
這個暑假,我做了一件瘋狂的事,也留下了一份難忘的回憶。
暑假前夕,從丕得老師口中得知「故宮青少年文化大使」的徵選活動,當時不知道哪來的勇氣,就去報名了。後來通過初審進行面試,一整個禮拜都因為不知道結果而忐忑不安,沒想到最後竟然成功被錄取為培訓學員。
還記得第一天到故宮時的心情,既愉悅又感到好奇,但又夾雜著些許的緊張。課程初始是從破冰遊戲啟航,緊接著就是由擁有豐富知識的導覽員為我們解說一連串關於故宮的國寶文物,例如「故宮三寶」毛公鼎、肉形石、翠玉白菜。
第二天則是「身體感知」課程,簡單來說就是表演課。當時老師要求我們做愈奇怪的動作愈好,這真是一大挑戰,於是我嘗試了一些平常絕對不會做的姿勢,卻頓時發現,並未受到異樣眼光,反而被稱讚。在這堂課中,不必遮遮掩掩,可以心無旁鶩的完成肢體作品,並且需要分組運用身體表現一項文物;起初大家都毫無頭緒、不知所措,經過不斷地摸索,逐漸瞭解如何運用自己的身軀,這個互動遊戲也使得大家漸漸熟悉彼此。
在受訓期間,印象最深刻的則是「制服日」!在這一天,大家都穿著自己的校服來到故宮,並且進行走場和拍攝,這些來自各個不同學校的成員能夠聚集在此接受訓練,同時一步步完成任務,真是十分特殊的緣分。
在故宮,我最想探討的文物是清朝乾隆皇帝時製作的「霽青描金游魚轉心瓶」,它的外觀看起來就是個精美的瓶子,但其實卻是個套瓶,分成內外兩層,內側是淺青色釉,上面描繪著落花、水藻及魚,我們可以握著瓶頸轉動內瓶。瓶中有個缺口,是為了營造魚在水中悠游的姿態,運用所謂開光,使整體更有立體感。這樣文物讓我深深體會,古人高超的智慧能力和工藝技術。
當第一次進到故宮正館第一展覽區二樓210展間時,感覺非常非常特別和新奇,展間的主題是「經典之美—新媒體藝術」,和一般展場不同之處,在於不僅僅是讓遊客觀賞文物而已,更可以藉由數位裝置和文物互動,甚至進行「AR智慧導覽」,運用擴增實境功進入畫作世界,讓人宛如「穿越」到古人聚會現場。
210展間也是最終審核的考場。在開始練習導覽展間以前,我原本以為很簡單,看著那些資深導覽員的解說,總覺得應該沒有什麼困難的,但這些都是我的「自以為」……。開始練習導覽以後,老師經常針對我講話的方式和補充的內容給予我指正,讓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於是,我開始決定寫逐字稿,並且更加深入地去瞭解文物,以充實講稿內容。接著,只要有時間,我便拉著同伴們往展間跑,不斷反覆地練習,那時,我的重點不是要取得證書,而是為了讓老師對我刮目相看!到了考核當天,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以及巨大的壓力感,我硬著頭皮將這段期間以來的準備表現出來,最後得到了老師的喝采和肯定,心理瞬間成就感爆棚,真正體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





到了期待已久的授證儀式,回想這一切,我驚覺到自己在這段期間的學習和成長,尤其是成功挑戰了自己,能夠自信地在舞台上表現,不再像以前那麼怕生、膽怯了。參加培訓計畫前,從沒有想過自己能有如此的轉變,更高興的是能夠靠自己的力量去爭取到一份很不一樣的榮耀,成為了「故宮青少年文化大使」。
最後,除了要感謝我在故宮所遇到的所有老師和同伴們,更要感謝丕得老師和熒純老師推薦和協助我完成報名,並且時常關心我受訓的情況。尤其是丕得老師,聽說我順利入選培訓計畫以後,異常興奮,就像個小孩子一樣地開心,真的能感受到老師對學生的諸多期許及關愛之情。
待在故宮的這些日子,不知為何讓我冷靜了許多,不再像以往那麼衝動,但對待事物的態度卻比之前要有熱情,也讓我更有動力去規畫以後的未來。「機會是自己爭取,轉機永遠不會平白無故出現」,雖然起初只是聽到丕得老師說到有這樣子的計畫,沒有想太多也沒有瞭解太多就參加報名了,但是現在想想,感謝當時能夠有那樣的「愚勇」,讓我的眼界不會只拘限在淡江這個校園,世界還有很多事物值得我們多花時間去認識、多用心去思考。





高二智班 鍾欣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