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事件人權講座—一個受難家屬的回憶

12月21日的下午2點,二智和一智的同學們,帶著期待又緊張的心情,來到了馬偕廳,參與由二二八事件基金會所籌辦的「真人圖書館」人權講座。

在受難者潘木枝先生的家屬——潘英仁(潘木枝四子)與潘信行(潘木枝七子),與我們分享親身故事前,由楊凱茹老師為我們講述關於二二八事件的各種層面,像是從政治、經濟、文化等主題切入,讓我們更了解二二八事件的背景,因為事件的發生,不會是單一的問題,而是長期的積累。從各種豐富的歷史資料,我們同時也瞭解在淡江中學,所發生的二二八事件,原來歷史一直都在身邊。

待潘英仁教授上台為我們分享家族的故事時,二二八事件彷彿呈現在眼前,這是以往在課本裡面所體驗不到的,感覺特別真實。

當時,潘英仁教授的父親——潘木枝醫師,因加入處理委員會,在前往與政府協商時被抓,潘英哲先生(潘木枝醫師的二子),還在事件發生十天前被槍殺,潘英仁教授在嘉義火車站,目睹父親被槍殺後的慘狀,面臨家庭巨大的變故,我們看到潘家的人,仍堅強面對逆境,雖然二二八事件造成往後幾十年潘家揮之不去的陰影,潘英仁教授仍勇敢站出來,為的是讓歷史能承載更多意義,而不僅只是回憶。

潘家只是二二八事件的其中一個受難家庭,全台一定也有很多與他們一樣,因二二八事件而家庭破碎,那是台灣人權發展史上,一道不可磨滅的傷痕。今天聽到一句話,讓我印象最為深刻,就是演講尾聲的時候,潘信行先生(潘木枝醫師的七子)說的:「歷史可以被原諒,但不能被忘記。」他提醒了我要記取先人的經驗與錯誤,並做得更好。

面對傷痛最好的治療方式,不是遺忘,更不是逃避,而是要凝視傷痛,才能不讓錯事重演,讓後世子孫能受到庇蔭,不再受到傷害。而這也是為什麼,今天兩位老師,願意現身在我們面前,分享這些記憶,這是再真切和真實不過的歷史了!

許 軒豪
許 軒豪

第一屆人文社會班畢業生,目前就讀 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

文章: 45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